第三十章:暗流涌动-《九龙玉箫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朝堂之上,登时笑声一片,笑声中,纷纷有人说:“大将军所言有理!”

    太傅面目含笑,却不动怒,看了一眼侯越,一举手,微微鞠了一躬。

    侯越并不领情,嚣张的气焰,不可一世。

    然而,这微妙的形势变化,却让皇帝十分郁闷。看起来,朝臣们多有附和侯越的意思,对他这个一国之君却是慎言谨行,这让侯越多少也有几分威望盖主的嫌疑。

    李贺在一旁看得十分清晰,心想既受广陵所托,纵不能劝服天子回心,也要尽力保周玳一命。因不觉间,朝堂上的矛盾转向了侯越和太傅的恩怨纠葛,李贺便借势维护太傅,回击侯越道:“大将军所言,在下不敢苟同!摩鶄之乱五年后,穷奇重出江湖,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,应不亚于在那之前的摩鶄之乱吧?同样祸出于江湖,也同样终止于江湖,那年白鹤山的周天墉和周世涯,联手无相山的虞广陵,携弟子武功高强者百十余人,耗时三月,才将它擒住!试问,穷奇的威猛,比摩鶄如何?”

    侯越还没说话,太傅便在一旁欣然点头,李贺见状,又说:“对比这两次浩劫,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可比肩而论,那当年摩?之乱的元凶是不是穷奇,岂不一目了然?”

    群臣一听,都面面相觑,没一个敢再说话,此时吏部尚书翟雄起身而出,向天子进言道:“听李尚书如此说来,倒还真有几分道理,我朝历来不信流言,看来当年的摩鶄之乱,却有被人利用的嫌疑。”

    天子横眉问道:“嫌疑?有何嫌疑?”

    翟雄道:“如李尚书开始所言,陛下治世逢时,正可谓圣君用武之计,只因一些江湖流言,说些神仙怪盗的言论以塞圣听,致使近年来,局势不安,江湖多难,百姓民不聊生。追究其根本,不在那所谓的金丹,而在人心。”

    侯越气得直瞪眼睛,指着翟雄说:“陛下圣心独断,尔等要在此以三寸之舌,搅弄些陈年旧事吗?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文武百官都纷纷看向天子。眼下形势已然明了,天子欲问周玳之罪,则必将摩鶄之乱的根本归于金丹。兵部、吏部两位尚书要为周玳开脱,则要把人们的关注点引往人性本身的贪婪。而侯越和太傅的介入,恰好避免了两位尚书直接和天子意见的冲突。这侯越终究是个武夫,激怒之下慌不择言,直接拿天子来压翟雄,偏偏翟雄之言句句切理,众人都有点头认同之意,经侯越一说,倒似是天子当年所为有误,于辩论而言,实在是个败笔。

    天子见百官都低头不敢言,心中着实不悦,为避嫌,便对两位尚书说:“君臣固有尊卑之别,但是非并无轻重之说,李卿和翟卿有什么想说的,尽可之言!”

    侯越神色一阵,便知方才失言,心中再是恼怒,也不便再说。

    太傅依旧谦卑和善地笑着,默默看了一眼侯越,二人不再多言。

    李贺便趁机说:“据臣所查,这些年江湖混乱,乃有人故意为之,陛下平定北境可谓万世之功,天子的恩威也在百姓中日益广播,此诚安居定邦,笼络天下人心的良机。臣相信陛下明正视听,绝不会给那些居心叵测之人以可乘之机!”

    翟雄顺势接了一句:“听说,无相山虞谦的女儿,误食了金丹,性命垂危,可见当初的传言荒唐至极!”

    李贺道:“陛下洪福,才不没有被人蛊惑,要是这金丹进了宫,为陛下所受,恐后果不堪设想!”

    天子一听,气不打一处来,双手握着龙椅,恶狠狠地看了一眼身边的太傅,便对身边的曲公公说:“虞广陵虽是江湖中人,可当初毕竟立下无数战功,眼下,他孙女病重,着你带上宫里最好的大夫,去一趟无相山,算是替朕,答谢他当年为国做出的贡献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