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:蛛丝马迹-《九龙玉箫》
第(2/3)页
“哦?”天墉一脸困惑,“你怎么这么问?”
“毕竟,摩鶄之乱时,他是带头让大家下山的,后来他又自己回去了,在外人开来,这多少也有几分沽名钓誉的嫌疑。况且,后来仓葭又回过无相山,就是因为没见到虞广陵本人,我们才不知道他回去的真实目的是什么。”
周懿边说边打量天墉的神态,“这些话都是你从虞广陵那里听来的一面之词,是真是假,就很难说了。”
天墉只管听着,却未回答。
周懿索性直接说出心中的猜测:“如果虞广陵知道仓葭回去是兴师问罪的,他索性就避而不见,随便找个借口让人回复仓葭,说他不在无相山,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。”
“懿儿,你是不是听谁说了什么?”天墉问道。
“就事而论,与他人无关。”周懿斩钉截铁地回答。
“那就好,你涉世未深,容易受人蛊惑。我和虞广陵出生入死,他是什么样的人,我最清楚。”
“可正因你和他出生入死,所以才有你看不到而别人能看到的地方……”
话音刚落,天墉审视的眼神狠狠地瞪着他,“是不是周跃给你说了些不该说的!”
看神色,天墉确实生了气,周懿也从来没有见他对自己这样过,所以就低了头,“太师父,你别生气,我只是想了解,”他又看了看天墉,唇间藏着的那句话也许会惹怒这位老人,可再一想到离开白鹤山时,母亲伤心难过的情景,他就什么也顾不得了,“太师父,懿儿想查明,十三年前,究竟是什么人抢走了我哥哥,我要给母亲一个交代!”
天墉浑身僵住,半天说不出话来,看着周懿天真而又不屈服的眼神,他的内心为之一震。他知道周懿的秉性,这件事一旦埋在他心中,就很难让他放下,既然江湖早晚要属于后辈人来书写,那自己又何必再勉强回避一些敏感的事呢?
“太师父,你也别怪四叔,是我缠了他很长时间,他才说的。”周懿喃喃地说。
“你还替他说话,你以为太师父不舍得训斥你?”
“懿儿会这么想,但是不会傻傻地认为,太师父会一直宽容懿儿的无礼。不过从小太师父就教育懿儿,何谓是非曲直,何谓大孝于心。如果明明听到身边有异样的评说,还要因顾忌一个人的威望而缄口不言,那便没有是非,没有原则;如果连看到母亲因旧事流泪都不闻不顾,那也谈不上恭卑仁孝,懿儿素日里表现出来的那些宽仁,也都成了沽名钓誉的手段,这不是太师父教育懿儿的初衷!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