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:初露锋芒-《九龙玉箫》
第(2/3)页
天墉说到此,却停了下来,周懿正听得来神儿,不知他为何停下,忙问:“那第五个呢?想必后来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吧。”
天墉语气极为平缓,“此人淡泊名利,终年游历江湖,一生传道四海,可谓桃李天下。直到有一年,他只身一人远赴西域抗击胡人,最终被人陷害,身中毒箭!”
周懿听他娓娓道来,虽然波澜不惊,可眼中却含着泪水。
“太师父!懿儿知道了!这位大英雄,是太师公吧!”
天墉微微一笑,拂起衣袖沾了眼泪,“师父他老人家志向高远,只因世道炎凉,所以只能隐身于江湖,后来他带领其他四位前辈投靠李继,只带区区五千人马,便敢直面迎击突厥三十万大军。”
“那一定十分惨烈!”周懿皱着眉头,“后来呢,他们打赢了吗?”
“说来这一仗,南军只许胜,不许败,否则兵临城下,皇城不保。李继只身一人坐镇大营,让师父他们每人各带一千人马,或佯攻后退,或于道中设伏,一路人马把突厥五万先锋精锐军引进山谷腹地,其余四路于外围突袭,突厥军不敢相信李继只有五千人,因害怕另有大军设伏在后,便下令五万雄狮撤退。如此一来,敌军军心涣散,南军乘机截杀,五千人,将整整十倍于己的兵力屠杀在溃逃的路上。”
“好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!”周懿眼中充满了亮光!
“从那之后,突厥数十年未南下一步。”
“后来呢?太师公又如何去了西域?”
问到此,天墉心中隐隐作痛,“李继带着师父他们立了大功,按理来说,朝廷应该重赏有功之人。”
周懿浑身一震,“怎么?难道当时的皇帝……”
“当时人心不稳,新皇登基急需扬名立威,等突厥战败时,皇帝竟然御驾亲征,然后五千禁军破敌三十万大军的美名,就落到了皇帝头上!”
周懿一听,不由得咬牙切齿,“天下竟有如此无耻之事!”
天墉苦笑道:“所以,李继当时便请辞还乡,并在太清宫修道。其他立了大功的五位将军,也归途各异。”
天墉一脸怆然,望着昏暗的夕阳,一阵冷笑。
“太师公他们,又做了怎样的抉择?”周懿问道。
“他们都有一颗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,谁也不想在仕途刚一开始就放弃大好的前程。可是接下来朝廷的作为,却让他们都凉透了心。”天墉一边说,一边摇头,这些事虽然已过去了生数十年,可一旦想起来,就如同发生在昨天一样,叫人记忆犹新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