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当年亲王尼堪与明朝晋王李定国交手的衡宝之役,八旗将领阵亡不过数十人。 与明朝延平郡王郑成功交战的厦门之役、镇江之役,前后损失的八旗将领也不过百人。 与吴三桂周军打得最惨的永兴之战,八旗将领也不过损失49人。 同准噶尔人的和通泊之战虽阵亡八旗精锐两万余,但佐领以上将领阵亡也不过130余人。 三年前的木果木之败,大军统帅温福以下阵亡满蒙将领亦不过百人。 而这次武昌之役,仅丰升额一路就阵亡佐领以上满蒙将领195人,堪称大清开国以来满蒙将领损失最多的一场败仗! 打仗难免有败仗,胜负兵家常事,搁从前也没什么。 毕竟大清家大业大。 问题是,大清这几年流年不利,跟踩了狗屎似的倒霉透顶! 木温木之战损失就够大的了,没想时隔一年又生了阿桂叛乱事件,明亮大营被袭事件,加上宫乱和满城不祥事件,满蒙八旗精锐骨干早已在连续的打击中为之一空,军官将领更是十去七八,独剩丰升额这最后的种子。 这颗种子也是老富心中大清未来的希望,更是对付鬼子六同安亲王的一把利刃。 未想,如今也一朝葬送! 毫不客气的说,满蒙八旗经此战后,实是名存实亡。 当然,以上系列不祥事件中,老富也要承担不少责任,阿桂那次损失的八旗将领要算在他头上的,宫乱也有他一份。 不过鬼子六那小子混账事干的比他还多,对八旗犯下的罪行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毒难尽! 然事情已经发生,追悔也没有用。 只能主动面对接下来的狂风暴雨了。 各地倒是尚有不少驻防八旗,但这些八旗兵本来就是二线部队,承平日久难堪大用,自保都困难,哪里指望他们能够将湖广的反贼荡平呢。 真要抽调用于平乱,只怕战事会更加糜烂。 正愁如何收拾丰升额死后烂摊子时,耳畔却响起一人的声音:“皇上!奴才以为汉人势大,我八旗已无精兵强将可以弹压,为保祖宗社稷,当速遣大员前往盛京筹备朝廷也当着手迁都出关事项,以避灭族之祸!” 此言一出,那真是惊得麻雀都飞起来了。 原本安静无比的乾清宫大殿嘈杂一片。 提议迁都退出关内的是工部满侍郎富察善,满洲镶黄旗出身。 跪在殿前玉阶下一脸哀痛无奈之状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