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选择武装的女孩子只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她没有选择。 要么被清兵侮辱致死,要么战斗至死。 这姑娘打出生的那刻起,就注定她与满洲侵略者之间没有和平。 因为,仇恨不是一代,而是几代。 媛媛受过的苦难,打小在郡王府生活的如秀是绝体会不到的。 甚至,如秀压根不知道朝廷口中的番贼究竟是些什么人。 就算知道,也不会有什么同情,反而会厌恶的说一句:“这些该死的汉奸!” 这就是出身立场导致的阶级问题。 如果不是亲临金川,贾六也曾一度错以为那里的番贼真就是高原人,直到在崇州城内,他方晓得这世间竟还有假汉人一说。 非常讽刺的说法。 当然,在贾六的影响下,媛媛虽对如秀敌视,但肯定不是动刀动枪,一见面就要你死我活那种,只是不愿“屈服”于如秀这个满洲格格之下。 因为,这对媛媛而言,是耻辱。 事实上,她也从不认为自己低这个满洲格格一头。 大清在她的成长记忆中从来都不是祖国,而是敌人。 大明,才是她的祖国。 只要小金川一天没有沦陷,大明就在。 两国之间不会因为你清廷占据中国所有土地,而明朝只有巴掌大的一个县,最后的几千军民在坚持,就会不平等的。 想要不平等,除非清军亡了我们。 然而,清军现在不仅没有亡得了大明,大明的旗帜反而在更多的地方飘扬。 这就是贾六曾对梵伟、栓柱他们做过的分析。 现在,谁是他最有力的支持者。 不是如秀背后的信王府,而是春花的阿玛四川总督博清额,以及媛媛的父亲兴汉军统领顾正道。 媛媛显然也清楚她于丈夫贾六有助力,而且她为丈夫生下了可以继承事业的长子,因此更不愿意向满人格格低头。 但媛媛也不是想让如秀向她这个汉人女子低头,只是想得到平等的待遇。 第(2/3)页